Economics 经济 |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
2020-08-13 正领国际教育

哈啰,热爱学习的小伙伴们

今天老师要分享的是经济学知识

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

“菲利普斯曲线”是如何诠释的!

1958年,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英国杂志《经济学》上发表了一篇让他享誉全球的文章,也是这篇文章让大家知道了通货膨胀和失业可以以一种经济学家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方式相关联。这篇文章的题目是“1861到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

1.jpg

在菲利普斯的这篇文章中,说明了失业率和名义工资之间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失业率低的年份,往往人们的名义工资会比较高,而失业率高的年份往往伴随着较低的名义工资。虽然菲利普斯考察的不是通货膨胀,但是由于这两种指标都可以来衡量我们的物价水平,它们是同时变动的,所以为之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很高的基础。

2.jpg

菲利普斯展示的关系图

在菲利普斯文章发表后两年,经济学家保罗萨谬尔斯和罗伯特索洛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的文章,他们运用美国的数据展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关系。他们觉得这种相关性的产生是因为低失业与高需求相关,正是因为很高的需求,才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工资与物价上升的压力。他们把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负相关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而这条曲线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有各种可能的经济结果的菜单,通过改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决策者可以选择这条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高失业-低通货膨胀;低失业-高通货膨胀)。对于决策者可能偏好的低失业和低通货膨胀,正如菲利普斯曲线证明的历史数据,这种组合是不可能的,所以决策者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一个取舍,而菲利普斯曲线恰恰说明了这种权衡取舍。

3.jpg

Phillips Curve

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总供给曲线来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正如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的,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供给曲线变动,所以在短期中物品和服务总需求(AD)的增加会引起产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产量越多,意味着就业越多,从而失业率越低。因此,总需求变动在短期中会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反方向移动。为了更好的说明这是如何发生作用的,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当总需求量从AD1AD2,伴随而来的是更高的物价水平P1P2和更好的总产量Y1Y2,从而使就业率增加,失业率降低U1U2。所以当决策者扩大需求并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时,可以短期扩大产量并减少失业,但这仅仅是以更迅速的物价水平上升为代价。

4.jpg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5.jpg

菲利普斯曲线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选择的菜单还是一样的吗?

1968年,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名为“货币政策的作业”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出,在长期中货币政策不能靠提高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这仅仅在短期中可以实现。费里得曼的结论是以古典宏观经济学原理为依据,他指出,货币供给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货币增长并不影响产量和就业这类真实变量,它只是同比例地改变所有物价和名义收入,它不会影响决定经济中失业率的那些因素,如工会的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的作用或者寻找工作中的过程。根据费里德曼的观点,货币政策者在面临着如下图那样垂直的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某一时期内,决策者可以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实现较低的失业,但是长期中,失业最终要回到自然失业率,并且扩张性货币政策只会引发较高的通货膨胀。

7.jpg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LRPC)

我们可以根据总供给的黏性工资理论来更好的理解。我们都知道,名义工资是根据工人和企业预期的现行物价提前决定的,当物价高于预期时,企业就有增加产业和就业的激励;当物价低于预期时,企业就会减少生产和就业。但由于预期物价水平和名义工资最终要调整,实际物价水平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只适用于短期。跟着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把预期的通货膨胀引出我们的分析中。预期的通货膨胀衡量人们对预期物价的变动幅度,由于预期物价的变动幅度,由于预期的物价影响名义工资,所以预期的通货膨胀是决定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

费里德曼的分析可概括为以下公式: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a

(实际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a是衡量失业对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反应多大的一个参数

假设决策者试图增加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时,在短期中,当预期通货膨胀既定时,经济会从A点变动到B点,结果失业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而实际通货膨胀高于预期通货膨胀。随着经济从A点移动到B点,决策者认为,他们以较高通货膨胀的代价实现了持久的低失业,但这是不可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习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并且提高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当预期上升时,企业和工人在确定工资和价格时就会考虑到更高的通货膨胀,促使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经济最终达到C点。这时,通货膨胀高于A点,但是失业率又回到自然失业率,与A点相同。

因此,费里德曼得出结论:决策者通过增加货币引起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能力只在短期中存在。在长期中,人们可以预期到决策者决定引起多高的通货膨胀率,名义工资将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同步调整,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时垂直的。这种由于货币供给变动而引起的总需求变动并不影响经济中物品和服务的产量,也不影响企业生产这些物品与服务需要雇佣的工人量,所以在长期中,我们会回到自然失业率U*,失业并不取决于货币增长量和通货膨胀。

9.jpg

有关菲利普斯曲线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啦

有疑问的同学可以给老师发信息

我们在一同探讨

上一篇:推荐你一本经济学好书 下一篇:Economics 经济 | 政府常用的4种经济政策